自恋斯托施卡罗取得首个胜利,索肖在主场战胜埃弗顿,严重的强迫症,虚伪,动不动辱骂下属,亲手塑造了苹果公司恃强凌弱的公司文化,乔布斯是个不折不扣的“asshole”。加之早年间吸毒成瘾,不爱洗澡,乔布斯除了敏锐的洞察力之外,似乎毫无优点。
我们甚至可以从乔布斯的身上总结出一条定律,“优秀的CEO都是真小人”。
然而,这一切一切让人反感的特质,在与“组织”产生化学作用之后,竟能生成在管理学的意义上不可能出现的创新奇迹。在商学院的课堂上,教授们常常不知道该如何讲授乔布斯回归后的苹果案例,因为这家公司处处在跟管理教条对着干,而乔布斯本人也的确不把教授们放在眼里。
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的教授罗伯特·萨顿曾经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制造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领导力概念,“浑人”,其英文是asshole。如果你看过很多美剧的话,会知道这是一个相当肮脏的口语,配合着这个单词的脱口而出,常常需要搭配着竖起你的中指。在《哈佛商业评论》这份全球最为知名的管理学术刊物上出现这个单词,绝非编辑失误,或者萨顿教授一时兴起,而是当时整个管理学界需要对四平八稳,过于小清新和理想化的理论现状做出突破。因此,萨顿教授的这篇文章出现在了“突破性概念”栏目中。随后,萨顿将自己相关话题的文章集结成册,出版了著名的《论浑人》。
在萨顿的“浑人”名单中,有前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惠普前CEO卡莉·菲奥立娜,迪斯尼前CEO迈克尔·艾斯纳,以及乔布斯。本来,萨顿在这本书中想要阐明的是,那些通过策略化手法可以贬低斯托施卡罗取得首个胜利,索肖在主场战胜埃弗顿他人,用欺凌手段谋求权力的浑人都是职场毒瘤,需要被清除。但他的观点似乎成为了一种新型领导力的预言,似乎就是有那么一部分不同于倡导开放、平等的谷歌创始人兄弟的领导者,他们狡诈阴暗,暴躁固执,控制欲强,但他们也真的能提升组织业绩,甚至将组织带上前所未有的高峰。
在这样的CEO群体中,乔布斯是萨顿名单中的天字第一号。尽管萨顿亲口说,“在我看来,我才不要跟乔布斯或者类似他那样的人共事呢。但我的确被说服了:认为浑人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的看法”但他一再提醒,“迷惑人心的浑人会把它们当成工具,为自己贬低他人的恶性开脱,甚至对其恶性加以美化。”
据说乔布斯是科技行业中公认的第一“浑人”,除了众所周知的骂员工、暴跳如雷,乔布斯还很虚伪。在乔布斯生前的演讲中,以2005年斯坦福演讲最为知名。当时,他对莘莘学子们说,“不要让别人的看法和议论淹没了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气和直觉。”然而在苹果公司内部,员工是没什么机会倾听自己内心声音的。《财富》高级记者亚当·拉辛斯基在《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一书中写到,“在透明化成为商界发展潮流的今天,苹果公司一直重视保密。由于没有得到领导下方的权力,苹果员工只能在极其狭窄的职责范围内工作。”
乔布斯的傲慢自大使得他极不愿意遵守别人的规矩,带给苹果公司的就是,员工不够尊重合作伙伴。拉辛斯基甚至写到,“乔布斯对待下属非常粗鲁、残暴,这使苹果公司里滋生出了极其残酷、恃强凌弱、过分苛求的文化。在乔布斯的麾下,恐怖和恫吓在公司处处生根。”
乔布斯对完美主义的追求不计成本,这个成本并非仅仅是指苹果每年天文数字般的研发经费,更是指用于内耗的管理成本。
当初,为了研发iPhone,乔布斯同时启用了两位明星主管,斯科特·福斯托和托尼·法德尔。前者是负责研发MacOS,后者则是iPod的掌门人。由于当时乔布斯对iPhone的定义很模糊,他自己也不知道这个产品到底是个有通话功能的iPod,还是缩小版的Mac,所以干脆采用内部竞争的手法。
从理论上讲,乔布斯的做法无可厚非。乔布斯的一大爱好是研究公司兴衰史,他知道组织壮大之后必然存在官僚主义。他尤其不能容忍他亲手创建的这家充满着反主流精神的公司,最后变成IBM那样的政治型组织。事实上,在乔布斯回归苹果之时,也正是苹果的组织最为臃肿的阶段。保持创业激情,才能持续创新,因此,要让组织中充满竞争,哪怕是肮脏的权斗。
福斯托和法德尔的内斗堪称惊心动魄。两个人本来就都努力在乔布斯面前争宠,加上iPone项目的重大战略意义,用《连线》资深编辑弗雷德·沃格尔斯坦的话来说,“这场争斗就像一场宗教战争。”
在沃格尔斯坦著写的《移动风暴》一书中,有如下记录:
“那真是一场惊人的破坏,”一位主管说道,“我觉得史蒂夫在遥远的罗马时代一定是个伟人,那时候统治者可以把人扔到狮子群里,看着野兽吃掉他。他挑拨托尼和福斯托彼此对立。一会儿是托尼前程似锦,一会儿是福斯托得势,然后??轮到托尼,再然后又轮到了福斯托。这简直就是一场马戏。”
按照沃格尔斯坦描述的,即使在iPhone发布当天,乔布斯带着高官巡查帕洛阿尔托的苹果店时,还利用故意亲近一方,冷落另一方的手段,在两者之间制造矛盾。
由于乔布斯本人更在意工业设计和软件,福斯托最终取得了这场内耗的胜利,曾经被认为乔布斯接班人的法德尔出走,创建了日后被谷歌收购的“Nest”。但是,被称为“小乔布斯”的福斯托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在2012年,他最终被蒂姆·库克挤出了苹果。
复杂的公司政治是乔布斯防止大权旁落的手段,他绝对不允许“分权”这样的事情在苹果发生。所谓不计成本,还有一层意思,即道德成本。西方世界最为知名的互联网批判学者莫罗佐夫在《iGod》中提到,乔布斯治下的苹果过于痴迷对创新的追求,以至于会成为障碍,他们看不到生产过程中的伦理问题。乔布斯追求的是审美纯粹,而非道德纯洁。
说的更为极端一些,乔布斯多少带有法西斯美学情节。不过,乔布斯的美学理念也的确来自于德国。
蒂姆·库克曾经谈到,苹果的武器就是保密。这是由乔布斯本人的个性和世界观决定的。在这一点上,他受到了沃尔特·迪斯尼的影响。迪斯尼认为,如果公众过于关注幕后的东西,就会削弱品牌的神秘形象。因此,乔布斯把苹果打造成了堪比中央情报局的公司保密文化。
据说,苹果公司的商店出售一款体恤衫,上面写着“我参观了苹果厂区,但苹果只允许我说这些。”
有记者根据苹果内部通讯录推导出了苹果的组织结构图,拉辛斯基却认为,这份组织结构图根本不靠谱,因为层级根本不能反映地位。此外,他提出,普通员工是玩不了公司政治的,不是地位不够,而是信息不足。苹果员工和项目,就像拼图一样,只有公司最高层才能知道拼图的全貌。
苹果前高级硬件主管乔恩·鲁宾斯坦在2000年对《商业周刊》打了一个不怎么友好但是极为形象对比方,“我们就像恐怖组织一样,有许多据点。所有事都建立在‘须知’的基础之上。”
这就好像神经系统一样,信息在人脑的传送是分层且不断聚合的。脑丘的作用仅仅是获取信息,掌握概念全貌的是大脑新皮质。
苹果搭建的带有神经网络特质的组织系统是对当下组织创新学说最大的挑战。当人们都在呼吁无边界组织的时候,苹果却一直唱反调,而且效果还不错。究其原因,苹果的层次组织架构并非经典的官僚金字塔。虽然苹果不主张分权,但是苹果的大组织系统是神经网络,而非物理学上的机械网络。比如,苹果内部是以职能为单位进行划分而非按产品抑或是其他。其次,高管之间的信息交换非常顺畅,使得组织的横向协调能力很强。
乔布斯本人的极致理念使得他具有宗教领袖的气质,即使他满身毛病。迈克尔·麦考必将乔布斯划为“高效的自恋者”序列,他认为“很多自恋者都会培养起一个和自己关系特别密切的伙伴,一个能像锚一样紧紧拖住自己的密友。但是,由于自恋的领导者只相信自己的洞察力和现实观,这位密友就必须理解他,知道他想要什么。自恋者必须觉得这个人或这些人实际上是自己的扩展和延伸。”
这就是拉辛斯基说的,乔布斯是一个善于雇佣信徒的领导者。越是这样的浑人,越容易找到忠诚的追随者。纵观苹果的几位功勋级高管,都具有天然的被乔布斯主宰的情怀。他们可能不会相信自己,但是一定相信乔布斯。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的工资在业界并不算高的情形下,依然会有大量具有一代才华的人愿意为之付出所有时间的重要原因。
在乔布斯众多的信徒中,有一位很特殊,他一直在做乔布斯不屑于做的事情,默默无闻地做着关于公司运营地种种单调乏味的事情。他不会对乔布斯有任何质疑,甚至还会鹦鹉学舌,但他永远不会危机乔布斯的地位。他就是现任苹果CEO蒂姆·库克。
不过,千万不要小瞧这个不那么发光的“小”人物。上台伊始,库克便干掉了日益膨胀,且手握重权的福斯托。此人,不简单!
网贷时报-中国最专业最全面的P2P网贷平台资讯网站